又一風口!2000億貼息貸款來襲,醫療設備企業集體沸騰!
來源: 醫療器械創新網 編輯:吳紅 2022年10月11日 10:45

圖片來源:新聞聯播

9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委會的會議決定,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擴市場需求、增發展后勁。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簽訂貸款協議且支付設備采購首批貸款(不低于總貨值的20%)的貸款主體可自主向貸款金融機構申請貼息貸款。借由“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國常會支持制造企業對設備進行更新改造的意圖十分明顯。

作為對國常會決定的回應,近日衛健委發布國衛辦財務函[2022]313號文件——《國家衛健委開展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的通知》,擬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


政策解讀



衛健委通知的發布,更令國內醫療機構設備更新改造走在了前列。進一步明確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在醫院端落地實施的政策。

國常會財政貼息計劃: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共同參與,合計涉及1.7萬億貸款總額;中央財政貼息2.5%,期限2年;貸款利息不多于3.2% ,補貼后利息小于等于0.7%。

而從涉及的關鍵領域:高校、職業院校、醫院、中小微企業等九大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均在計劃中,整體工作將在今年年底前結束。

貸款資金使用方向是:診療、臨床檢驗、重癥、康復、科研轉化等醫療設備購置。衛健委原則上尊重醫療機構的自主選擇,由醫院與指定銀行自行協商貸款方案。

另據了解,衛健委規劃司及其他相關部門正在協商醫療系統實施政策細節,明確此次財政貼息貸款原則上對所有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放開,但要求每家醫院貸款金額不低于2000萬。據悉,省市的指導原則是縣級醫院2000萬到1億元的規模。所以整體政策的變化跟醫保和國家現在的情況有關,所以下一步會重點關注基層和縣級醫療,分級診療+“大病不出縣”,縣級和基層納入貼息和貸款補貼中。據已上報的數據推測,圍繞醫療設備更新改造全國將涌現出數千億級需求。


多省多家銀行假期加班加點放貸



而就在國慶假期,多地傳來消息稱多家銀行在加班加點的發放相關貸款: 
據不完全統計,國慶期間,僅北京一地,設備更新改造貸款合同簽約額已經超120億元。10月6日,建設銀行更是為江西鷹潭貴溪市人民醫院重點醫療設備購置批復了9501萬元的高額貸款。
此外,在9月底已有部分銀行率先行動:
  • 9月29日,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向廣東陽江某婦產醫院投放貸款500萬元,用于支持超聲診斷、母嬰監護等醫療設備的購置。該項目是自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項目清單確定以來,廣東省投放的首筆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貸款。
  • 9月30日,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向武漢市某三甲醫院投放貸款1500萬元,用于支持磁共振成像系統、骨科手術導航系統、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系統的購置。這是自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項目清單確定以來,湖北省投放的首筆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貸款。
通過觀察,銀行貸款設備類型的購置以提升診療、檢驗、救治能力為目的,主要呈現兩個特點
①三甲醫院的貸款資金主要用于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包括醫學影像設備、臨床檢驗設備、科研轉化設備、手術相關設備等;
②基層醫療機構申請貸款多用于醫療設備的更新;
貸款金額:首批發放的貸款金額大多在500-3000萬元左右額度,部分醫院貸款金額接近億元(貴溪市人民醫院獲得發放貸款9501萬元),為醫療機構設備采購提供有力支撐;
醫院類型:縣級綜合醫院和省級/地市級三甲醫院是兩大采購主體,采購主體覆蓋廣泛;可見對于這一政策的執行力度將是超預期的。

醫療設備企業及IVD企業紛紛響應



政策將此次貸款的使用方向限定在“開展診療、臨床檢驗、重癥、康復、科研轉化等醫療設備購置”,既然是貸款,必然是要還的。有專人人士分析,銀行要綜合考慮醫院的融資約束、負債能力,首選一定是經濟效益好、回收周期短的高效益項目。這就將利好影像、IVD、監護、康復設備等高附加值的領域產品。具體影像設備中的超聲、MR、CT等呼聲非常之高,監護、手術導航以及科研設備也被反復提及。隨后這些貸款終將流入各個醫療機構再通過設備購置等方式進入國產醫械企業的口袋。

根據方正證券的研究報告,受益標的包括但不限于:邁瑞醫療、開立醫療、新華醫療、聯影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海泰新光、澳華內鏡,樂普醫療等等。

于是這一政策推出后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國產廠商紛紛開啟自薦模式,緊跟其后各自推出了看家本領提出整體解決方案,不得不說反應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十余家IVD企業針對國家財政貼息貸款醫療設備更新改造項目推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分別是:萬孚、新產業、邁瑞、理邦、康華、麥科田、藍韻、沃文特、海爾生物、九強生物、眾馳偉業、國賽、貝西生物、普邁德等。

(截取自企業公眾號)

也有眾多其他國產器械廠商相繼發布推薦方案,打出漂亮的產品組合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三十余家醫療器械企業推出具體整體解決方案,包含:邁瑞醫療、翔宇醫療、樂普醫療、西門子、藍影醫療、GE醫療、富士膠片、開立醫療、新華醫療、聯影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海泰新光、澳華內鏡、祥生醫療、理邦儀器、康泰醫學、寶萊特、戴維醫療、偉思醫療、麥瀾德、普門科技、魚躍醫療、奕瑞科技、康眾醫療、和佳股份、愛朋醫療、盈康生命、汕超超聲、深圳邦健醫療、力康生物、桑迪醫療、七喜醫療、富朗醫療、普愛醫療、深圳安科、好克醫療、麥德安醫療等。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