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醫療器械如何通過“產學研合作”快速發展
來源: 械企必讀 2022年09月29日 17:11

01

從首臺國產質子治療系統獲批上市,看產學研合作的價值

近日,國家藥監局批準了上海艾普強粒子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質子治療系統”創新產品注冊申請。該產品是“十三五”期間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專項”的重點支持項目,也是我國首臺獲準上市的國產質子治療系統。該產品的獲批上市,標志著我國高端醫療器械裝備國產化又邁出新的一步。

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創新生態的構建,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外,醫療機構也是創新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

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一般模式

我國首臺國產質子治療系統的獲批正是通過產、學、研的通力合作,形成創新的生態體系,最終實現從0到1的突破。

該項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部、國家衛健委與上海市政府戰略性合作高新技術、轉型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上海市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設備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項目。

該裝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負責研制,上海艾普強粒子設備有限公司負責產業化,瑞金醫院負責臨床應用與相關研究。

近年來,行業更加注重醫工交叉結合。為尋求競爭優勢,本土企業正在向滿足醫生對高端醫療器械的臨床使用和學術研究需求上發力,基于我國疾病譜、結合我國患者疾病特征布局產品線,以實現更緊密的結合。

02

發達國家產學研合作特點

(一)美國
美國能成為醫療器械創新的領軍者,主要因素包括:
1.強大的經濟動力和市場需求,如新技術應用的補償;
2.醫學研究上的領先及在醫學領域的領導地位刺激了先進醫療設備的問世及應用;
3.臨床人員廣泛參與醫療器械創新:根據臨床用戶的實際工作環境以及其對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來鼓勵他們參與設計、測試和試驗、開發等相應的環節,以保證產品的成功問世;
4.美國的醫療系統以盡快采用新的技術作為醫療工作準則,并將此作為對醫療器械創新公司及發明人的一種激勵和回報,因此市場對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較高,并且醫院和研究人員享有設備采購自主權;
5.生產要素及關聯產業的輔助配合提供了在醫療器械創新和保持上的優勢;

6.由風險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構成的輔助的投資團體等,這些優勢因素是推動產學研醫合作創新的重要力量。

(二)日本

日本實行以民間企業投資為主導的產、官、學、研相結合的科技管理模式,幾乎所有國家級項目均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政府通過政策調整為產學研相結合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充分開發和利用能夠盡快使經濟得到增長的科學技術是日本醫療器械創新體系的主要特征。在醫療器械產學研醫合作促進方面的主要經驗包括改善產業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設立產醫合作研究基金、資助醫療器械臨床研究等。

(三)歐洲

英、德、法等歐洲國家在推動產學研合作創新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如完善人才交流、財稅、信貸等政策法規;設立科技投入計劃激勵合作開展;建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產學研合作提供服務和保障等。此外,這些國家在醫療器械市場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并通過設立技術轉移中介機構、提供合作交流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產業市場環境等方面對推動了產業合作創新的進行。

國外醫療器械促進產學研合作創新的主要經驗 

綜上所述,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創新:

(1)大學及科研機構內成立技術轉移辦公室保障產學研合作順利進行;
(2)鼓勵產學研人員交流促進企業創新及成果轉化;
(3)鼓勵臨床人員參與企業創新;
(4)完善監管環境適應產業創新發展;
(5)資助臨床研究推動新產品上市;
(6)完善相關政策擴大醫療器械市場需求。

03

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堵點”

(一)高端醫療器械“產學研醫”合作鏈條尚未完全打通

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需要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醫生、企業等多方主體參與,但由于當前尚未構建完善的合作體系,多數成果未能成功轉化。

首先表現在我國醫療器械專利主體較為多元,技術創新研發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主,2020年的醫療器械專利授權數占全國總量的43%;但其研發成果側重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率長期徘徊在4%~5%之間,多數成果未能實現產業化。

其次表現為醫療機構沒有真正融入科技成果轉化大潮。醫生既是醫療器械產品的使用者,也應該是醫療器械產品創新的推動者。但在當前的創新制度環境下,醫生難以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合作實施技術研發活動,掌握技術或具有研發能力的醫生將其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更加困難。

此外,醫療器械企業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機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方式不能準確反映各方對合作項目實現總利潤的貢獻率,導致企業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動力不強。

(二)部分高端醫療器械技術研究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我國醫療器械科研成果接近一半來自于高校及科研機構,部分科研項目因缺乏市場調研而忽視了市場需求,更多注重理論和技術水平的先進性,容易導致項目成果的市場接納度低。

(三)是高端醫療器械行業缺乏復合型人才

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跨越醫學、機械、光學、電子、信息、材料等多個學科,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當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人才主要集中于產品銷售、維修、注冊等,研發型人才和精密儀器制造人才不足。

(四)醫療器械資本市場機制不健全

研究開發及技術成果轉化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藥技術成果開發和產業化的瓶頸。國際上研究開發、中試、成果轉化的經費投入比例一般為1∶10∶100,我國的這一比例為1∶1.1∶1.5,成果轉化資金不足導致多數技術成果停留于實驗階段。

據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企業自籌部分占56%,國家科技撥款占26.8%,風險投資僅占2.3%。而在科技成果轉化率高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風險投資占比可高達50%。

究其原因,一是我國資本方和技術研究方難以形成科技成果價值共識,影響雙方就股權分配、分紅比例等重要事項達成進一步共識。二是投資機構和科研單位目標不一致。對于科研機構來說,科研目的往往是實現更高領域的突破;對于多數市場化投資機構而言,獲取經濟效益是其內在動力或根本目標。這就可能導致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部分項目因無法獲得投資基金而難以實現產業化。

04

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如何落地?

醫療器械研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特殊性決定其產學研合作模式不同于其他領域,各方參與主體相互協同才能為醫療器械科技創新提供有效動力,進而實現資源和技術共享,促進醫療器械技術產生新突破、創造新價值。

未來,我們更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模式,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搭建醫療器械注冊人第三方專業化平臺,支持研發機構開展委托生產,降低科技成果產業化成本;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端醫療器械復合型人才隊伍;完善產學研統籌機制,一方面規范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破除成果轉化障礙,另一方面要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向高端醫療器械科技成果轉化環節。

參考文獻:
[1]郭文姣. 我國醫療器械產學研醫合作創新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
[2]中國醫藥報:淺議高端醫療器械產學研合作模式及成果轉化路徑.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